1. <acronym id="sqplh"></acronym>

    <tr id="sqplh"><label id="sqplh"><menu id="sqplh"></menu></label></tr>
  2. <table id="sqplh"></table>

      <track id="sqplh"></track>
      圖片名稱

      2-湖北率先出臺秸稈禁燒令


      發布時間:

        湖北省荊州市去年2月發布《關于劃定市城區秸稈垃圾禁燒區和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的通告》,實行三級聯動防控網,采取獎罰并重措施,大力實施秸稈還田,鼓勵多渠道綜合利用,秸稈禁燒試點工作成效明顯。

        每到夏秋收獲季節,田間地頭總是烽火連天,今后這種情況將有望在湖北省絕跡。

        今年2月1日,湖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《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關于農作物秸稈露天禁燒和綜合利用的決定》(以下簡稱《決定》)。從2015年5月1日起,湖北省行政區域內全面禁止露天焚燒農作物秸稈,并推進其綜合利用,以促進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。

        “通過人大會做出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的決定,在全國尚屬首次。”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滕鑫曜介紹說。

        秸稈焚燒真是霧霾元兇之一?

        微信上曾流傳這樣一個段子:某年5月間,一位客機飛行員飛過江漢平原,看到地面因焚燒秸稈而狼煙四起,恍惚間還以為自己開的是戰斗機。

        笑過之余,我們不由聯想到這樣一個場景:每年一到秸稈焚燒高峰期,煙霧遮天蔽日。路過農田,經常被熏得滿臉是灰,衣服都不敢曬在外面,老人和兒童呼吸道疾病和鼻炎頻發。

        湖北省環保廳副廳長周歆欣說,環境監測結果顯示,秸稈露天焚燒是導致霧霾的重要原因之一。2014年,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監測到的重度霧霾中,就有4次是秸稈焚燒所致,分別是5月13日、5月19日、6月12日和10月5日。

        中國地質大學(武漢)環境學院副院長、教授祁士華認為:“過去農民在爐灶里燒秸稈,能夠讓秸稈充分燃燒,燃燒后秸稈一般冒白煙。如今一把火燒掉,秸稈往往無法充分燃燒,而未充分燃燒的秸稈釋放出的氣體呈黑色,其中含有大量的細小黑炭,這種物質與濕度較大的空氣結合,就容易形成霧霾。”

        去年底,湖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、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市環境監測中心聯合開展的“武漢市城市灰霾現象的成因分析和研究”課題結題。結果表明,武漢PM2.5 污染來源中,除工地和道路揚塵、工業生產、汽車尾氣等本地污染源所占比例很大以外,其他外源性污染和不確定源占15%,其中主要就是秸稈焚燒。

        湖北省環保廳污染防治處處長蘭國楨表示,焚燒秸稈產生的PM2.5占PM2.5總量其實是有限的,但由于秸稈是在短期內集中焚燒,遇上不利于污染物排放的靜穩天氣,就會加重霧霾。因此在特定季節,秸稈焚燒是引發重污染灰霾的“元兇”之一。

        農民為什么喜歡一燒了之?

        “我們也不想燒,但家里現在不喂牲畜,燒火做飯也用不著,秸稈實在沒法處理。”咸寧市通山縣一農戶向記者反映。

        據了解,目前農村使用的主要能源是液化氣、電和沼氣,已不需要秸稈燒火做飯;由于機械化的廣泛普及,耕牛數量大量減少,秸稈轉化為飼料的需求大幅降低;農村大量青壯勞動力外出打工,一般由留守老人打理田地,勞力的減少導致秸稈的運輸成本增加。此外,如果采取機械化秸稈還田的方式,要農民多掏錢不說,類似農機目前在農村數量不多,農忙時基本等不起。

        湖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專家表示,如果讓秸稈在地里自然分解,5月的油菜稈需要一個月,八九月的稻稈需要18天左右,晚稻秸稈因氣溫較低甚至需要兩個月之久,在不能耽誤下季作物農時的情形下,“一燒了之”成了部分農民的選擇。

        湖北省農業廳總農藝師鄧干生介紹說,全省每年生產各類農作物秸稈約3300萬噸,秸稈剩余量逐年增多,大量秸稈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,相當一部分被焚燒。

        有人認為秸稈焚燒會給土地帶來肥力,但事實真是這樣嗎?“秸稈焚燒,會減少土壤中的有機質進而削減土壤肥力,并加劇土壤板結,再加上大氣污染、安全隱患,可謂有百害而無一利。”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胡紅青說。

        因此,《決定》的出臺可以說是因時而生。“這是我國第一次由省級人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類似決定。”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所長王樹義說。

        王樹義表示,目前全國多省市都在治理秸稈露天焚燒帶來的問題,湖北是農業大省,農作物秸稈總量很大,應該說提出全面禁燒難度是很大的。而湖北在全國率先提出在整個行政區域內露天禁燒,體現的是治理空氣污染、切實改善空氣質量的力度和決心。

        如何實現變廢為寶?

        《決定》明確規定,各級人民政府是推進秸稈露天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的責任主體,各行政區應當建立行政首長負責制、目標管理責任制和工作協調機制;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該建立秸稈露天禁燒和綜合利用考評機制,加強檢查督辦,對成績顯著的予以表彰和獎勵,對工作不力造成損失的,實行嚴格的責任追究。對露天禁燒秸稈的,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依法予以處罰。

        光“堵”不“疏”,不能真正解決秸稈禁燒的問題。祁士華介紹說,“疏”才是今后政府禁燒工作面對的核心問題。

        《決定》提出,到2020年,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力爭達到95%以上。要采取“源頭防控、以禁促用;綜合施策,以用促禁”等方式,推動秸稈利用“五化”:肥料化、飼料化、基料化、原料化、燃料化,從而形成秸稈綜合利用產業鏈。

        目前,經過農業、科技、環保等部門的努力,武漢市各個新城區已經嘗試結合當地實際,采用不同方式促進秸稈綜合利用。

        漢南區利用秸稈、畜禽糞便等建成了華中第一座沼氣發電廠,將農牧業廢棄物轉化為清潔能源,其沼液沼渣可以通過管道直接輸送到2000畝新特菜基地。

        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在新洲區徐古鎮實現全覆蓋。2014年,新洲區農作物秸稈通過種菇、氣化、粉碎還田、過腹還田、漚肥還田等方式綜合利用40萬余噸,綜合利用率可達85%以上。

        湖北省農業部門表示,今年將大力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,整合項目,集中資金,推進秸稈綜合利用。在荊州、荊門、隨州、孝感等秸稈產生量大的地區,推廣秸稈機械化粉碎還田,秸稈堆漚、氣化、壓塊和栽培食用菌等為補充渠道,對綜合利用給予一定補貼。

        湖北省政府也將陸續出臺一系列具體跟進措施,確保露天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目標的實現。

      關鍵字

      聯系我們

      地址:湖北省武漢市硚口區古田一路39號

      關注我們

      武漢市再生資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致力于再生資源回收、分揀、加工、利用、貿易的現代化環??萍夹蛧衅髽I。

      公眾號

      微信公眾號

      Copyright ? 2022 武漢市再生資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

      欧美一区二区视频97色伦